性教育從十歲開始
www.39.net 2009-3-2939健康網社區  
  10歲,開始全面性教育,前所未有,但卻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個關鍵點。人到10歲,生長發育速度明顯增快,許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可迴避的是他們性發育漸漸趨向成熟,而由此產生的諸多疑問、不解,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感受讓他們迷惑、不安。

過去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迴避這個問題,甚至談性色變,青少年的性教育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成為了學校乃至中國文化教育的盲點,而10歲左右的青少年更是成了性教育的禁區。

醫學專家--心理“不安”易致病一名原本學習成績優秀的男中學生,某夜,當自身發生第一次生理現象時卻茫然不知所措,又羞於對父母說,之後,每當到了夜晚,該名男學生徹夜難眠、不敢入睡,就怕再次出現同樣情況。由於沒有得到良好的休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本是班級“尖子生”的他卻成了“落後生”。據市兒童醫院青春期門診於泓主任講,目前有很多已步入或是正要步入青春期門檻的少男少女來就醫時,主要病情大都是由於對自身生理知識的匱乏,當身體的某一部位出現正常的“異常”反應後就會產生焦慮感、恐懼感,從而導致了身體疾病的發生。而性教育的閉鎖和缺乏是青春期青少年對自身正常生理現象產生恐懼感的隱形“殺手”。於主任講,正由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對自身生理某種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才導致自身生理疾病的發生。

而10歲左右的青少年心理上開始產生蛻變,這時的他們會有一種很強烈的逆反心理,認為自己長大了,對事物有一定的認識,同時由於激素代謝水平的變化,更關注自己或是異性間身體上的某些變化。而這時的少男少女們對事物只是一些粗淺的認識,心理防線極易被擊破,如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就會使許多青少年誤入歧途。在這期間,家長、學校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性方面的教育,讓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長。

心理專家--“斷奶”促成正確性指向一位16歲的男孩,從小就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直到9歲時還與父母同床住,且每晚只有在母親的安撫下才可入睡,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極強的戀母情結,什麼事情都要母親在的情況下才可以完成,性格也變得孤僻。據心理學專家、市第一專科醫院張聰沛院長講,青春期的青少年是生理、心理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的他們也是性戀開始萌動的時期。 10歲後的青少年開始考慮到底誰是性戀的對象,此時,榜樣對他們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暗戀自己的母親、老師。此時的家庭教育就要以異戀觀、“斷奶”為主,母親與兒子要杜絕同床、同屋休息,老師也要把此時的青少年當成成年人看待,盡量地保持距離。

據張院長介紹,10歲左右的青少年也是自慮和他慮的交叉期。這一時期內的青少年主要體現為他慮,也就是極易接受他人的想法,此時就要教一些基本的性知識,逐漸培養男女在一起要有羞澀感。而在這一時期也是養成正確性指向的關鍵期。避免跟異性過多玩耍,提倡與年齡較大的同性接觸,從而杜絕同性戀、異性癖的發生。

學校--向無性教育說“再見”以往,青少年性知識的來源主要是同伴交流、成人電影電視、報刊雜誌、多媒體網上資料,以及文學作品中的性愛描寫。由於缺乏科學系統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使他們難以分清良莠,反而更加激發了好奇心和神秘感。而跨越青春期本質的特點去研究一些與之相關的內容,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質性是可想而知的。目前,我市的一些學校已開始設置了性教育課程,告別尷尬的“無性”教育的局面。據第73中學校王波老師講,該校從1998年開始就試探性地開設了性生理健康課,並另外定期聘請心理專家來學校進行集體授課,現場解答青少年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疑惑,揭開籠罩在性問題上的神秘面紗。

學生們恍然大悟:“哦,原來不過如此”。該校還在校園廣播站設立了“中學生熱線”節目,專門就異性交往的問題展開全校性的討論,實現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這種變“問題教育”為“預防教育”的方法使青少年在面對性問題時坦然大方,不再在這一問題上浪費時間,牽扯精力。學校發現,在明確了同異性之間的交友原則後,同學之間的友誼更純真、更坦誠了,避免了許多青春期容易出現的問題。

(實習編輯:李欣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aixu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