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汎亞太地區心理衛生學術研討會”上,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專家聚焦的熱點。

  “網絡成癮”誰之過

過度迷戀上網會造成網絡依賴、人格退縮、焦慮、失眠、強迫症和社交恐懼,甚至出現為尋找網游中的“知心朋友”而從高樓跳下。誰是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罪魁禍首?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父母的關心程度、父母對子女期望造成的精神壓力,以及對所讀學校或專業的興趣有很大關係。現實生活和虛擬社會在人文關懷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讓孩子“陷”進網絡。

 少一點“劣性刺激”

“良性刺激”是指能滿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使人愉快的外界刺激。 “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滿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就是典型的“劣性刺激”。專家介紹,湖南省在對10所學校的2013名大學至小學各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進行調查後發現,在遭遇劣性刺激後,40.2%的學生會感到悲觀喪氣,55.7%的學生會感到難過;其後的行為傾向表現為:35.2%的學生想報復,31.0%的學生想罵人,27.5%的學生想出走等。 “劣性刺激”會使學生變得自卑、憂傷、孤獨、易怒,富於攻擊性、在學校不願交友、學習成績下降等。專家建議這樣的“劣性刺激”越少越好。

  性教育“霧裡看花”

專家認為,父母教養方式在子女的人格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或過於嚴厲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在青春期性教育問題上,家長普遍不太重視,92%的家長承認自己不能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大多數家長對子女提出的“敏感問題”採取迴避態度。青少年階段個體的生理髮育加速,而性心理發育較慢,如果家

(實習編輯:李欣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aixu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